一、基本情况
省道(S209)黑洛公路十八站至塔漠界段改扩建工程位于塔河县境内,线路起于黑洛公路K399+795处,沿旧路,经十八站、十九站、二十站、二十一站、二十二站、沿江村、二十三站、二十四站等,终于塔河、漠河两县交界处(黑洛公路K556+417.89),与黑洛公路塔漠界至金沟段工程衔接。该段线路为黑洛国防公路改扩建工程,线路全长156.597km,全部利用旧路扩建。本工程采用二级公路标准.本工程总投资52,504.453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110.26万元,占工程投资的2.11%。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黑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2年5月21日进行了批复(黒发改交通〔2012〕527号)。2012年9月,该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依据该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编制,并于2012年10月24日,由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对报告书进行了批复(黑环审〔2012〕315号)。项目于2012年10月开工建设,2015年9月正式交工通车。2017年3月,黑洛公路十八站至塔漠界段工程建设项目指挥部向省环保厅申请工程竣工环保验收。3月28日,省环保厅依据相关要求组织专家组到现场进了踏查,并形成专家组意见。根据专家意见,我部修建了事故水池和桥面雨水收集系统,进一步开展了生态恢复工作,于2017年10月全部完成整改工作。依据《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暂行办法》(国环规环评〔2017〕4号)文件要求,项目应由建设单位进行环境保护自主验收。
二、环境保护设施设计及施工情况
建设单位严格落实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要求,具体情况如下:
(一)环境保护设施设计中,全线设14处拌和站和施工营地,实际施工中,施工营地和拌和站合建站6处,预制场和拌和站合建站1处,预制场地1处,拌和站4处,共12处施工生产生活区,较环评设计减少了2处。
全线设置20处取弃土场,实际施工中,设置取土场19处,较环评设计减少1处;未设置弃土场,所有工程弃土全部回填至取土场。
(二)该项目采取剥离表土(腐殖土),集中堆放,采取了防止水土流失措施,表土全部用于后期的绿化用土,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为防止水土流失,全线增加建设植草护坡6954m,浆砌片石骨架护坡5920m,浆砌片石护坡1240m,路基矮墙1430m。
工程施工驻地、拌合站和预制场等临时占地性质为林地和荒草地,6处施工营地和拌和站合建站、1处预制场和拌和站合建站、1处预制场地、4处拌和站,共12处施工生产生活区已全部恢复为林地和草地。施工后由建设单位与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签订协议,由其具体实施植被恢复工作,现已基本完成,共计栽植松树66000棵,撒播草籽132000平米。
取、弃土场采取取、弃土合一,减少水土流失,施工完毕,将表层土覆盖,并采取了适当的植物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水土流失,保护了取土场周边的环境。建设单位在施工结束后与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签订协议,由其具体实施土地平整、植被恢复工作,现已完成,共计栽植松树93650棵,撒播草籽187000平米,全部恢复为林地。
(三)环评批复中全线设置利旧大桥3座、中桥3座、小桥24座。施工中3座大桥由利旧改为新建,增加中桥1座,7座小桥由维修利用变更为新建。新建、改建桥梁及涵洞建设均在枯水期施工,并采取钻孔灌注桩和围堰施工工艺,钻渣和泥浆经沉淀后运至邻近取土场用于场地平整。
按照环评设计要求,跨越的水体为II类水质功能区的大中桥梁均需安装雨水径流系统和事故水池,在施工过程中已对依沙溪大桥、起宏图大桥、尽朝晖大桥3座大桥和小西尔根气中桥、瓦露丽中桥、八里湾中桥、无名中桥4座中桥,以及跨域II水质标准的河流的9座小桥安装了强化防撞隔栏,设置了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并设置了事故水池,其中在大中桥桥梁两侧各设置了容积100m3事故水池1个,在小桥一侧设置容积100m3事故水池1个,桥前500m设置警示牌和限速标识;在经过绣峰湿地自然保护区缓冲区路段的小西尔根气河及其支流的低洼处设置了2个100m3的事故水池。合计设置事故水池19处。
(四)自然保护区内桥梁建设情况
1.工程中的依沙溪大桥、尽朝晖大桥和起宏图大桥,在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中,依沙溪大桥仅利用不改造,尽朝晖大桥扩大桥墩,起宏图大桥改建。因黑洛公路属于国防公路,是运输军用物资设备的必经之路,担负着祖国北部军事设施运输的重要任务,旧桥由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及开裂,无法满足战备及战时运输功能。在本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变更了设计,为考虑战备及战时应急运输需要原桥不予拆除,将3座大桥改为新建。
2.三座桥梁工程均在枯水期进行桥梁施工,旧桥未拆除,作为施工便桥且保证道路正常通行,新建桥梁均与原桥平行,且新址与旧桥间距不超过20米,施工用地未增加临时用地,无重大环境影响。
3.施工方式仍采取钢板围堰方式,基础施工在围堰内进行,钻孔泥浆抽送至沉淀池沉淀后作为周围林木绿化用水,基础施工对围堰外的水生环境影响较小。桥梁上部结构采取现场浇灌的施工方式,浇灌采用了泵送运输,无混凝土落入水体的现象发生,桥梁主体上部结构对水环境基本无影响。施工场地设置废水排入沉淀池,沉淀后用于场地降尘及周边绿化用水,对水环境影响较小。
4.旧桥不拆除,无爆破,大大减少了施工对河流扰动,桥梁跨越保护区河段不是珍稀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基础施工选择避开了水生鱼类的洄游、繁殖等时间段,对鱼类影响较小。从现场实地调查来看,桥梁两侧林地生态环境保护完好,依沙溪河、大西尔根气河、盘古河河道内均无施工垃圾、弃土等堆放,围堰等及时拆除并清理干净,未对河道造成堵塞,水生生态环境良好。
5.营运期事故水池及桥梁径流排水系统。在桥梁两侧设置了桥面径流给排水系统,桥梁两侧设置了100m3的收集事故水池。桥上路面排水通过排水管引至桥梁两侧的事故水池。事故水池具有防渗设计。
三、整改情况
2017年3月28日,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在加格达奇组织召开了黑洛公路(S209)十八站至塔漠界段改扩建工程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核查会议,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厅、大兴安岭地区行署环境保护局及有关专家参加了会议。核查组听取了黑洛公路(S209)十八站至塔漠界段改扩建工程的环境保护执行情况和黑龙江天福环保监测有限公司竣工环保验收调查报告的汇报,进行了现场实地检查,审阅并核实了有关资料,提出了两条整改意见,一是要求尽快完成事故水池的建设工作;二是要求尽快完成临时用地植被恢复工作。
我部按照专家意见,及时进行了整改。
(一)事故水池的建设工作
在核查会议后,建设单位立即组织相关设计单位开展事故水池的设计工作,2017年4月20日,设计单位完成现场勘察工作,5月初,设计单位出具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和事故水池的施工图纸。
因大兴安岭地区天气寒冷,5月末前不具备事故水池的施工条件。6月初,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进行事故水池建设,于9月末完成全部桥梁的桥面径流收集系统和事故水池的建设工作。
(二)临时用地植被恢复工作
此项工作已由建设单位与大兴安岭塔河林业局签署协议,由其对临时占地实施植被恢复工作。2017年4月末前,塔河林业局组织人员开展施工营地的植树、撒播草籽工作,由于大兴安岭地区天气寒冷,植物的成活率较低,6月,塔河林业局组织人员进行补种工作,共计栽植松树66000棵,撒播草籽132000平米。9月前,完成取土场土地平整、植被恢复,共计栽植松树93650棵,撒播草籽187000平米,全部恢复为林地。
黑洛公路十八站至塔漠界段改扩建工程建设指挥部
2018年1月5日